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的研究估算,2018-2021年期间,服装行业仅因假货平均每年就损失约120亿欧元收入,相当于欧盟市场服装销售总额的5.2%。
作为应对措施,时尚界的品牌应考虑采取以下多种保护、监控和执行策略:
获得商标保护对主要品牌及核心/畅销产品相关品牌都至关重要。时装企业还应考虑获得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例如就面料图案、印花或可能被造假者复制的新颖/不寻常的产品特征进行外观设计注册。
为阻止假货流向消费者群体,通常建议将品牌在国内市场和主要业务相关地区(如欧盟)进行知识产权海关备案。如上所述,研究表明,假冒服装产品正在进入欧盟市场,尤其是来自土耳其的假货。假冒的时尚奢侈品在东南亚亦颇为盛行。因此,建议在所有这些地区采取海关行动,以尽力阻断假货传播网络和供应链。这尤其适用于问题地区同时涵盖进出口的情况。中国当然也应纳入该评估范围。
在与海关联络时,提供尽可能多的假冒产品鉴别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假冒产品可能是高度仿真的。通过与海关官员进行沟通,确保他们随时了解到新的造假技术和趋势,并分享正品供应和分销网络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更新变化。与海关当局保持通畅沟通也能让您从扣押行动获知一些信息,例如进出口商名单,在识别出造假具有的明显趋势及发现日渐严重的问题后,对有关责任方采取国内法律行动时,这些信息能起到帮助作用。
在英国,与其他执法机构(如英国贸易标准局)建立和发展联系也很重要,因为本地仍有许多实体市场在销售假冒产品,对这些可以查获或提出检控。
品牌方可以考虑在正品上使用适当的防伪技术,这将有助于识别没有呈现这些防伪措施的假货。防伪技术标识包括吊牌和标签上的全息图、二维码(尽管这些也存在容易被复制的可能)、射频识别标签和保真/防篡改密封条。一些品牌也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一个可通过供应链帮助鉴别真伪的溯源系统,尽管这项措施实施起来可能会代价不菲。
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也可能会给时尚品牌带来麻烦,因此,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线上打假策略亦很重要。关于假冒趋势的后续章节中将进一步讨论,网络假货的增长和“恶搞”文化的兴起是时尚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特殊问题。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组合(包括注册外观设计)可以帮助品牌所有者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非知识产权的考虑因素,特别是一些网红不断散布一些关于假货的不当论述是需要关注的(此点会在关于假冒趋势的章节中进一步讨论)。
最后,时尚界品牌还应该警惕其制造和分销网络中的漏洞——即所谓的“原单货”或“原厂货”,亦即制造商超量生产(贴牌或不贴牌)并在未授权的情况下通过非法渠道销售的多余产品。因此,定期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尽职调查并确保一个尽可能透明的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
